大足石刻北山第136窟窟高405、寬413、深607厘米南宋紹興十二年至十六年 1142—1146年。此窟被譽為“中國石窟藝術皇冠上的明珠”。全窟對稱構圖,窟正中立轉輪經藏,正壁刻釋迦佛及觀音、大勢至菩薩,右壁從內至外刻普賢菩薩、日月觀音、數珠手觀音,左壁從內至外刻文殊菩薩、寶印觀音、白衣觀音,窟口左右各刻一力士??邇仍煜竦窨碳挤ㄏ淳殝故?,刀法準確利落,造型線面并重,裝飾味濃,富有民族特色;其形象、姿態、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飾物等,皆耐人尋味。形體有陰陽明暗、方圓曲直之分;線條有長短、粗細、繁簡、疏密、剛柔之別,組合變化豐富,有如行云流水。繞窟觀賞,有步步移、面面觀、色色新之妙。
測量技術:
使用Lensphoto應用最新研發的多基線立體匹配算法獲取大量同名點,然后通過近景空中三角測量完成模型自動連接并獲取像片外方位元素和相機參數,最終通過多光線前方交會及區域網平差,自動生成物方區域三維坐標點的點云,從而建立高精度的數字表面模型。
它是突破了傳統理論的新技術,因而具有強大的處理近景數據的能力,全程無接觸式作業極大程度的減少了文物的保護性損毀,極高的精度,極強的功能,方便靈活及高度自動化。
測量過程:
本窟為固定文物,石刻類窟高約4米。頂部為故事集,轉輪中段鏤空以多根龍紋柱支撐。底座雕刻有一整條神龍纏繞。
測量過程分為影像采集和控制點量測。
影像采集:用普通的單反數據相機,按照一定的規范,獲取墓室內的所有影像信息,拍攝過程無需接觸物體文物本身。
控制點量測:采用無棱鏡全站儀,獲取相應特征點的三維信息,完成整個墓室的控制。
部分成果展示:
右壁線描圖
大足石刻全集展示
高精度等值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