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寺
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
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于佛教的教理,后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曾入選《時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穩定建筑。在中國眾多寺廟中,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筑,其建筑特點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險峻的峭壁環境增加了數據采集的作業難度和風險。
張院士的貼近攝影測量是旋翼無人機應用于近景攝影測量,從而形成的一種全新攝影測量方式,可為古建筑、石窟寺等大型文化遺存的數字化重建提供一種有效的補充手段;多旋翼高精度RTK無人機定位、姿態控制能力強,可用于古建、崖壁等的貼近攝影,獲取厘米甚至毫米級別高清影像。
采用張院士全新的攝影測量方式——無人機貼近攝影。
三維建模精準還原
整座寺廟呈“一院兩樓”的布局,總長約32米,殿閣40間,構建繁多,三維建模工作量巨大。把采集的影像導入系統自動快速匹配生成高質量RGB點云,且不同工程的點云融合拼接進行構網建模,全自動映射真實紋理,生成"高保真“三維模型。
圖-懸空寺三維模型
圖-正射影像
可視化繪圖成果
張院士:如果說三維重建是人、機"作品";那么線圖就是人機結合的"藝術品"。
圖-懸空寺線圖